風水的起源
一、風水的起源
風水:意為“藏風得水”。被古代風水師奉為經典的《葬書》釋曰:“藏風聚氣,得水為上,故謂之風水?!薄帮L水”又稱“堪輿”,“堪”指高處,即天道,“輿”指低處,即地道。是中國古代的有關住宅、村鎮及城市建筑以及墓地選擇和規劃設計的一門學問。 風水藝術源遠流長,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動?!渡袝ふ僭t序》云:“成王在豐,欲宅邑,使召公先相宅?!边@是相陽宅?!缎⒔洝视H》中“卜其宅兆而厝也”這是相陰宅。 到了漢代起,風水學家把相宅發展成為一種術數,其代表人物青烏子著有《葬經》一書,后來成為“風水學術”的不傳至寶。 魏晉時又涌現管輅、郭璞這樣一些開宗立派的風水術大師?,F在流傳的《管氏地理指蒙》,就是管輅而作。而郭璞的事跡則更加傳奇,他著的《葬書》是繼《葬經》后又一部經典。 唐朝是各種文化的興盛時期,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風水,呂才、張說、浮屠泓、司馬頭陀、楊筠松、丘延翰、曾文遄等等,不勝枚舉。其中呂才的著之《葬篇》,觀點與青烏子和郭璞針鋒相對。 宋朝時老百姓普遍講究風水,《朱子家禮》說:百姓家里死了人,三月而葬,先把地形選好,再擇日開塋。這個時代的賴文俊、陳傳、吳景鸞、傅伯通、徐仁旺、鄒寬、張鬼靈、蔡元定,歷伯韶等在當時都很有名。而千古名相司馬光還追隨郭璞的論點寫了《葬論》。 到了明清時期,風水學的發展,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。各種學說、各類門派層出不窮。風水活動遍及民間乃至皇室?;实鄣那嗖A促使風水理論“正統化”,官方組織眾多才子,編輯了大型叢書《永樂大典》、《四庫全書》、《古今圖書集成》,其中都收錄了大量的風水理論。兩大派別即形法派和理法派逐漸形成。 “風水”伴隨我國傳統建筑與選址兩千余裁,一度因其有迷信色彩,被國人當成糟粕,為上層人士所不齒。令人感慨的是:“風水”卻早于70年代在歐美為有識之士所矚目: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及港、澳、臺等國家和地區興起“風水熱”,有許多人進行專題研究,他們在中國風水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,創立了建筑環境學。與《易經》熱一樣,由于“外轉內”效應所起的影響,國內也開始轉變對“風水”的看法,相繼有許多人投身于研究,并陸續出版了許多有關“風水”的專著。已銷聲匿跡50年的“風水術”,厥而復興。 其實風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選址、擇地、方位、布局與天道自然,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的一種學問。其范圍包含住宅、辦公樓、廠房、村落、城鎮、陵墓諸多方面。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“陰宅”,涉及其他方面的稱為“陽宅”。如人們普遍認為能阻擋風的環形山,能攔邪氣的彎曲水流,便是好的環境,也是人們常說的“風水寶地”,它不僅影響到人們居住的周圍環境,也會對人的健康發生影響。再如“背山面水”的居住環境,對任何一個中國農民來說,都是最佳模式。即使在科學發達的今天,此種模式依然是人們向往的理想住宅佳境。又如“風水師”說:“糞屋對門,癰癤長存?!边@是環境衛生對人的影響。試想,住宅對著堆滿糞便垃圾的廁所,處在臭氣熏人、蚊、蠅孽生的環境中,難免要患皮膚病、生疙癤及其他疾病??梢姽糯娘L水術中著重陽光、空氣、水份等人類生存的三大要素還是十分正確的。 現代科學已證實“風水”所要求的生態環境,關系人類的生存與健康。人類生活在自然界,特別是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,重視建筑的“風水”創造優美宜人的人工生態環境,將“風水”原理運用于人類住宅和城市建設之中,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
二、史稱武則天的統治有“貞觀遺風”。以下不能反映這一特點的是 重視農業 選拔賢才 戒奢從簡 發展經濟
選B選拔賢才
三、狄仁杰到底是忠于武則天還是偏袒李氏一族?
首先狄仁杰本人一定還是傾向于李氏王朝正統的,不過狄仁杰所使用的應對辦法絕對是屬于務實派的,他明白武則天當政已經是無可改變的事實了,與其反叛,不但會使李氏江山飽受摧殘,還會使自己過早的死去,所以他的應對方法瞄準的是武則天的后繼者,而且想盡辦法保全李氏宗族,并在適當的時間提點武則天,所以說他所信奉的就是保留有用之身,能屈能伸的務實精神。從后來的歷史也證明了狄仁杰的睿智和成功。
四、上海最著名的土特產是什么
最最著名的要屬城隍廟的五香豆。
五、歷史上呂不韋的戰國的,為什么他的書叫《呂氏春秋》
呂氏春秋》是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(儒、法、道等等)著作,又名《呂覽》。此書共分為十二紀、八覽、六論,共十二卷,一百六十篇,二十余萬字。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,所以號稱《呂氏春秋》。
六、求《呂氏春秋》的簡介
《呂氏春秋》簡介 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簡稱《呂覽》,在公元前239年寫成,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夕。呂不韋是一代名相,任職于戰國末年秦國。呂不韋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的秦昭王孫異人立嫡有大功勞,在異人后來繼位為秦莊襄王后,被任用為丞相。 在那時,魏國有信陵君,楚國有春申君,趙國有平原君,齊國有孟嘗君,他們都禮賢下士,結交賓客。并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。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,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,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,給他們優厚的待遇,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。與四公子不同的是,呂不韋招攬門客,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,卻十分注重文才。原來,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。他素來善于謀略,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。再說秦國猛將如云,軍力強大,沒有必要再蓄養征殺之士。還有一個原因,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,廣為流傳,不但天下聞名,還可傳之后世,永垂青史,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。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,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,但他可以借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,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愿望。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,像荀卿那班人,著書立說,流行天下。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,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,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。等到文章交上來后,五花八門,寫什么的都有,古往今來、上下四方、天地萬物、興廢治亂、士農工商、三教九流,全都有所論及,許多文章還有重復。呂不韋又挑選幾位文章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、歸類、刪定,綜合在一起成書,取名叫《呂氏春秋》。為了慎重起見,成書后,呂不韋又讓門人修改了幾遍,直到確實感到滿意為止。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,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《呂氏春秋》的書是杰作,夸口說該書是包攬了“天地、萬物、古今”的奇書。例如在相當全書總序的《序意篇》中,對十二世紀的論述也可見一斑:“凡十二世紀者,所以紀治亂存亡也,所以知壽夭吉兇也,上揆之天、下驗之地、中審之人,若此,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?!? 為了精益求精,也是為擴大影響,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該書的辦法,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,懸掛在咸陽的城門,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字,即賞給千金。消息傳開后,人們蜂擁前去,包括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在內,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文字加以改動。當然,這不一定就證明《呂氏春秋》字字珠璣,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,而很可能是因為人們都敬畏呂不韋的威勢,沒有人愿意出頭罷了。不過,這樣一搞,其轟動效應卻是巨大的,《呂氏春秋》和呂不韋的大名遠播東方諸國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部書作于戰國時期的大作,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遺文佚事和思想觀念,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 《呂氏春秋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,“兼儒墨,合名法”,故史稱“雜家”。呂不韋借門客之手撰寫《呂氏春秋》,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,但在文化事業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,功不可沒。